在我们研究那些使人们经受住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考验的动力来源时,大量的证据向一个方向倾斜。正如那些高水平的技能那样,激情并没有伴随我们来到世界,也是后天发展出来的。这个研究发现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一样,那些世界级杰出人士都是被内在动力所推动的,但他们大多数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我们已经在某些可以早早开始训练的领域看到,如音乐或体育,那些出色成就者在开始的时候,总是需要被强迫的。在一些需要先花多年时间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专门研究的领域,例如在商业或者高深科学领域,我们经常看到未来的明星们在年轻时似乎什么也没做。史蒂夫·鲍尔默和杰夫·伊梅尔特的情形正是如此,他们当时只是整天坐在宝洁公司的小格子间里。这两个年轻人都读过商学院(鲍尔默毕业于斯坦福,伊梅尔特毕业于哈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工作中培养了极大的动力,他们不仅在普通工作中非常刻苦,而且还刻苦学习使他们到达企业顶峰的特别技能。两个人都成为著名的非常专注的员工,但他们肯定不是在第一天就拥有那些动力。
如果追求卓越的动力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是天生形成的,那么这种动力是如何培养的呢?几位研究者各自提出了一个机制,使答案逐渐显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不但培养出了高水平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从事高水平工作所需要的逐步增加的动力,而其他人则没有。康奈尔大学的斯蒂芬·切奇(Stephen J. Ceci)、苏珊·巴尼特(Susan M. Barnett)和金谷友惠(Tomoe Kanaya)将其称为乘数效应。
这个概念很简单,在某些领域的一个小小优势就可以引发一系列事件,创造出巨大优势。例如:
人们说,一个人有着比普通人好一点点的手眼协调性、手臂力量和反应能力。开始的时候,这个人可能会因为棒球比他的同学打得好一点点而很得意。这种得意可能会激励这个人去更多地训练,寻找更多愿意放学后或周末练习和比赛的伙伴,参加其他球队的选拔(不仅是自己的校队选拔,还参加其他更高级别球队的选拔),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观看和讨论比赛等。这样一个人更有可能迈进一个更有利的环境中,进而让自己的棒球技术不断提高。所有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之前的弱小因素产生倍增,最终产生巨大的效果。
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同样的过程会在其他领域发生作用。正如研究者描绘的那样,“能力的每一点增加,都会带来更好的环境;然后,更好的环境又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注意,这个乘数效应不仅能带来技能的提高,还能增强人们不断提高技能的动力。例如,那个年轻棒球手获得的满足,会激励他做更多的练习。布鲁姆的研究向我们展示的次序,与现实中杰出人士的真实经历惊人的一致。他描述道:“在所有领域中,这些学生大多数都被他们早期的老师认为学得快……他们是否比其他人学得更快还不明朗……但是,他们早期的老师给他们‘学得快’的称赞,却是他们一个主要激励的来源。老师很快把他们当作特殊学生来对待,学生们也会因此而非常自豪。”
很快,乘数效应激发了这些学生的进取心:“随着他们在早期训练中得到有才华的称赞,他们会更多地投入。他们的主要动力不再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而是变成了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特殊兴趣。”
乘数效应的概念被嵌入刻意练习的基本理论中。正如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最早向我们解释的那样,开始的时候,一个起步者的技能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只能应付一小部分的刻意练习,因为它是如此高要求。但这一丁点儿的练习提高了一个人的技能,让他们有可能去做更多的练习,这就进一步增强了这个人的技能。因此,“在我们的框架中,我们期待所掌握的技能和成绩的进一步提升,于是将进一步提高刻意练习的持续性”。这个理论与其他研究发现的证据相一致。在几乎所有领域中,起步者都无法应付每天超过一个小时的练习,有时候还少得多。但当他们成为杰出人士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应付每天4~5个小时的练习时间。绝对地说只有练习才能带来好成绩,或者好成绩才能支持练习,都是不全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在互相作用。
除了合理解释很多现象之外,乘数效应的证据也是很有力量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什么引发了这个效应?如果它完全由一些小优势引发,一点点不同打破了原有平衡,进而开启了一个自动添加燃料的循环,并不断增强动力和成绩,这个不同之处源来自哪里呢?
切奇和他的同事首次描述这个效应时,先假定这个不同来自遗传;某些孩子一出生就在手眼协调等特征上好于平均水平,这个天生特质使他们在打棒球时具有一点儿小优势。显然,这种可能性无法被否认,尤其考虑到身体特征确实深受基因影响。另外,很容易想到的是,有着遗传成分的智力和其他特征可能会引发乘数效应,即使遗传成分的作用尚有争论。毕竟,只要有一点点优势,就能带来很大的不同。我们在第三章看到,智力和其他一般特征在卓越成就中发挥的作用,要比我们认为的小得多;但即使在许多领域,智力不是关键因素,早期小小的智力优势仍然能引发在许多年后带来杰出成就的乘数效应。显然,不能保证这些特征在每一个情形中都会引发乘数效应。如果在网球方面有一些天赋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没有听说过网球的地方,那他就没有这个运气了。我们都能想象到无数的场景,一些特征在某个情形下会引发乘数效应,在另一个情形下则无法引发任何效应。
更令人着迷的是,那些和天生才华毫无联系的事情或情形也会引发乘数效应。一个经常发生的例子是,某一领域内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早开始练习。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当人们在几乎任何领域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都不会和这一领域的最伟大人物做比较,而是和自己周围年纪相仿的人对比。没有人会想到10岁的泰格·伍兹会成为一流职业球手的威胁;重要的是,他比其他10岁的孩子优秀得多。使自己比同龄人优秀得多的方法之一是,比其他人更早开始训练,正如伍兹那样,以便积累更多的刻意练习。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出类拔萃定会获得关注和赞扬,这就刺激了倍增因素,这完全不必依靠天生才华也能做到。对游泳、体操、棋类、小提琴和钢琴方面的杰出人士的研究表明,成绩越好的人,开始训练的年龄越早。
引发乘数效应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在竞争较少的地方学习技能。住在只有100个小孩的城市里,比住在有10万小孩的城市里更容易成为当地的数学奇才。在布鲁姆关于年轻成就者的研究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有着同样的经历:他们先在某个小地方成为当地名人,然后到一个大地方之后,就能发现周围有很多人至少和自己水平相当。一位钢琴家回忆自己走进一流音乐学校时的感受:“这是一种震撼。当你孤立在一个小地方,你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你很难找到其他弹得好的人。”但这没有问题。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已经培养了足够的动力继续前进。但他们如果接收到一个信号,说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是否还能培养那种动力呢?霍华德·加德纳在对爱因斯坦、斯特拉文斯基和其他杰出创造者的研究中注意到,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来自大城市,他们都是在一个小环境中培养技能,之后才有大发展的。
相反的情况能否引发乘数效应呢?在年龄较小或小环境中,小小的成就,不管是如何取得的,总能得到额外的赞扬,这就让人产生了更多刻意练习的动力,这种说法似乎合情合理。但既然这个过程是循环的,我们能否从额外表扬开始,而不是从较高成就开始呢?也就是说,不管目前成就大小,只是简单地告诉某个人他特别优秀,激励其进行额外练习,从而使之获得更多赞扬和进步呢?这样也是合情合理的。
回忆一下,虽然布鲁姆没有证据证实他的研究对象学得快,但他们的老师是这样看待他们的。他说:“总的来说,老师认为他们是‘特别的’学生,并这样对待他们,这些学生对此非常珍惜。”另外,很多孩子的父母也这样告诉他们,说他们是特别的;正如父母经常做的那样,无论实际上如何。这就再次说明,一个不同于内在能力的因素很可能会使乘数效应发挥作用,或者至少给它一个良好的推动。
这看起来是可能的,甚至还有证据作为基础,但还没有经过证实。能够证实这种可能性的严格研究还没有进行;它可以做到,也许将会有人来做。斯蒂芬·切奇和他的同事相信,环境因素,如早期的刻意练习、更多赞扬等,是否能快速启动乘数效应,“是一个可以用观察和实验来进行测试的问题”,但他们总结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用观察和实验方式来证实它”,所以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如此。